“一二·九”青年:参加革命是从唱歌开始的

2015年12月09日 09:54

北平学潮震动南京,蒋介石宣布于1936年1月16日召全国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“晋京聆训”,听取学生意见,告知政府处境和对日政策。北平学联认为“聆训”会使学潮平息,应该阻止这一活动,并决定按照中共北平市委指示,派学生南下农村宣传抗日救亡。...

>>查看全文

国民政府的战争总动员: 是否靠抓壮丁?

2015年12月04日 11:53

“一寸河山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。”这是抗战时期广为人知的一句征兵语。号召一经提出,大后方校园里的学子们纷纷投笔从戎,仅西南联大就有800多人从军,其中包括校长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,教务长张奚若的侄子等。...

>>查看全文

从改到废:科举的最后岁月

2015年12月04日 09:29

科举制度始于隋唐、到明清臻于完善,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治行为。这个让欧洲的知识分子羡慕的“科举”在1905年9月2日走到了历史的终点。当天,清廷发布谕旨,宣布自明年丙午科始,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,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。...

>>查看全文

山头众多:四股伪军集团的来源与派系

2015年12月03日 10:48

民国时期的军队派系多如牛毛,从大的方面来说,如蒋介石的中央军、李宗仁的桂军、刘湘的川军、龙云的滇军、陈济棠的粤军等等。细化的话,中央军可分为嫡系和旁系,其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派系,著名的“陈胡汤”,其中的“陈”指陈诚、“胡”指胡宗南、“汤”指汤恩伯。...

>>查看全文

袁世凯的转变:从大清首相到民国总统

2015年12月02日 09:48

作为大清的臣子,袁世凯为清室做的最后一件事,就是为他们争取了一个还不错的条件,主要包括两点:允许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,保留皇帝尊号;民国政府每年拨给清室400万元经费。...

>>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