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批评与商榷]"学者型小说":给有准备的读者

2014年05月22日 11:30

《大唐李白》这种浑身都是知识点的学者型小说,也是小说的一种。这种写法势必会减少故事情节(但也不是“极少”),给读者造成与习见小说迥然不同的印象,但与“单薄”无关。...

>>查看全文

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

2014年03月13日 13:59

《既见君子》一书,谈诗,谈古人,实质作者在怀人。你若无人可怀,读这本书只能算读了一半。中年的好处在于,残留一些少年激情,却不挥发;体验到了人生之不易,人身之难得,友谊之珍贵,却无老年的有心无力或静如止水。读一两首古诗,怀念一两个朋友,云胡不喜?...

>>查看全文

为啥研究“性”,因为人类不渴而饮

2013年09月25日 10:08

我是科普迷,看过包括量子理论在内的科普书,但这本《科学碰撞“性” 》,说实话,我并不太喜欢。这和该书好坏无关,只是我的“性”趣不在这方面——还不如再看一遍《肉蒲团》。作为一个成年男性,中国的,我不习惯这么详细地把性摆到桌面上,研究之,仿佛日本AV中的内窥......

>>查看全文

身为社会志愿者的契诃夫

2013年09月24日 17:16

大文豪契诃夫说他第一职业是医生,第二职业才是作家。但人们好像忽略了他的另一重要身份:社会志愿者。契诃夫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,其父是个破产的小卖部老板。小时候全家为衣食发愁,他的妹妹玛丽雅回忆,“每当小弟弟在上学路上,冻得痛哭流涕,我难过极了。”契诃夫读......

>>查看全文

由“家庭版沈从文”谈起

2013年09月24日 17:13

四九之后,沈从文“自觉”停止了文学创作,埋首文物研究。夏志清发掘出沈从文这个“文物”时,内地运动正方兴未艾,沈从文自保尚不及,文学界亦全盘倒向为运动而文学的主流。待到改革开放,人们认识了沈从文的价值,他又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案例之一。所以,不仅是刘......

>>查看全文

上一页12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