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颐:列宁为什么会讨厌瑞士?

2014年01月20日 17:04

瑞士人杰地灵,景色优美,生活富足,社会安定,甚至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它都能“置身世外”,因此向有世外桃源之称,为世人羡慕。瑞士政治开明,接纳了大批俄国、波兰被迫流亡的革命者。然而,有“革命导师”之称的列宁却非常不喜欢瑞士。此中原由,颇耐人寻味。...

>>查看全文

雷颐:中国工会角色的历史追溯

2013年12月10日 10:37

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漫长过程中,工会一直是中共维护工人利益的重要组织。随着新政权的建立,中国共产党从“革命党”成为“执政党”,在新的社会和政治架构中,如何定位工会角色、作用,如何定位执政党与工会的关系,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问题。...

>>查看全文

“政治资源交换”与国共博弈

2013年11月28日 18:55

抗战胜利,确使国民党得到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说是政治资本。然而,就在短短几年内,国民党这笔巨大的政治财富或政治资本却丧失殆尽,在最后的国共大决战中惨败而逃。最终为何是如此结局?彼此不同的各项经济、社会政策,决定了战争的结局。...

>>查看全文

民国乃敌国:清遗民为何与时代为敌

2013年10月30日 16:00

辛亥革命后,清帝逊位,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,然而,有一些著名或不那么著名的人物,选择了效忠清室的政治立场。后曾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甚至在日记中称“民国乃敌国也”。如何解释和理解这些人物的行为及动机?这一群体的政治立场,是“落后”或“反动”的吗?...

>>查看全文

1911年10月30日:清王朝的最后时刻

2013年10月29日 17:56

现在颇有论者认为辛亥革命过激,打断了晚清的“立宪”,其实,是清廷自己断送了“立宪”,许多历史的“节点”被浪费。最后时刻或有一线希望,但立宪派的要求被断然拒绝,连载洵、载涛两位皇叔的意见都不被采纳时,清廷确是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。...

>>查看全文